優惠下殺↘1501$從台灣海防告貸到愛國公債,歷數初期中國對外公債(1874-1949)現正購買僅要1501 元。
商品種別: 來自 冊本、文具、DVD>書本>人文 / 科學>史地
內容簡介:
◆台灣第一套「中國當局公債」專書(「對內公債」與「對外公債」兩冊)
◆出書界獨一珍稀公債史料典藏雙書
在英國匯豐銀行的指導下,中國從清同治十三年(1874) 的「台灣海防借款公債」最先,陸續在海外刊行公債,以解決國防、軍事、賠款、鐵路扶植、乃至當局運作等不休擴大的經費需求,而逐步步入結構性的財務危機,沒法自拔。
本書介紹從1874 年到1949 年,四分之三個世紀之間,中國在海外刊行的公債,其刊行原因、靠山、前提、還本付息景遇和後續成長等。
清末民初的重大歷史事宜背後,幾乎都可找到相幹對外公債的身影,或說,每筆對外公債,大多與其時的特定事宜有關。這些債券,就是史實的一部份。舉凡左宗棠的西征借款、中法戰爭時代的兩廣總督乞貸、甲午戰敗後的馬關賠款、致使清朝滅亡的湖廣鐵路公債、袁世凱當局的善後大乞貸等,都是如斯。這些債券,長時間以來少有人注意,目前落空了原本的證券價值以後,反而顯現出其財務史料的主要性。
本書作者在四十餘歲的丁壯期間,就辭去所有工作,潛心研究中國近代的貨泉與金融變遷,而此中又以中國的銀錠、鈔券、債券等為最,他遍訪古董市場、拍賣行、各種研究機構、藏書樓等,並與國外專業的生意中介機構來往。經由了十多年,他已成為中國研究此一領域的第一人,備受推重。
本書與《從息借商款到愛國公債,細說初期中國對內公債(1894-1949)》為一系列,兩書皆具以下特點:
1. 資料完整:從最早的公債入手下手,按時候按次列出每次的刊行。
2. 解釋翔實:所有內容都有完全的诠釋,且具體說明刊行原因、目標、實際履行者、刊行前提、發行數目等,讓讀者認識前因後果。
3. 圖文並茂:近二百張相關人物、公司、債券本體的圖片,知足讀者的視覺。
這些債券,是史料,更是看待中國近代史的另外一種視野。
【名家保舉】
何飛鵬/城邦媒體團體首席履行長
林滿紅/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國史館前館長
——結合保舉(依姓氏筆劃排序)序跋:
自序
算舊帳——歷數初期中國對外債券
本書商量的主題,是初期中國眾多對外乞貸中,被帶到海外、以債券情勢公開刊行的類型。時候軸,起於1874年沈葆楨的台灣海防乞貸,終至1949年國民當局的愛國公債。
台灣海防乞貸兩百萬兩銀,有部份在後來被英國匯豐銀行帶到香港及倫敦兩地刊行上市,成為中國歷史上對外刊行的最早公債。愛國公債,則泛起在國民當局撤離大陸、轉往台灣之際。內戰中已丟失大部份節制區域與生齒的國民當局,在國內強迫攤派外,也將這筆公債轉向海僑民胞召募,本來的國內公債也是以感染了外債的色采,且隨後被帶到台灣重新發行。很湊巧,初期中國對外公債的刊行歷史,台灣都參上一腳。
本書介紹了1874到1949年,四分之三個世紀間,中國在海外刊行的公債,其刊行原因、後臺、前提、還本付息景象及後續成長等。除了筆者蒐羅的很多資料、文件與實體債券外,同時也附上一些公債上的用語註釋及各債券上的文字中譯供參考。
筆者是從1994年末報紙一篇關於出書界名人何飛鵬先生保藏初期中國對外債券的報道,才知道這些公債的存在。本來,早在一百多年前的清朝後期,中國就已最先在海外發行公債借錢。這些公債,被分為分歧面額的債券,與上市股票一樣,在證券市場生意業務。由於是國外刊行募款的關係,都以洋文寫成。部份債券後因未被償還贖回,直到一九七○年月末,仍漂泊在歐洲市場,了償無望之餘,已淪為所謂的垃圾債券。
在延續多年的探討後,也許可以這麼說,清末民初的重大歷史事宜背後,幾近都可找到對外公債的相關身影,並且每筆對外公債,約略都與那時的特定事宜存在著關聯性;這些債券,就是史實的一部門。舉凡左宗棠的西征乞貸、中法戰爭時代的兩廣總督乞貸、甲午戰敗後的馬關賠款、致使清朝滅亡的湖廣鐵路公債及袁世凱當局的善後大乞貸等,皆是。
這些債券,久長少有人注意,而在落空本來的證券價值以後,反倒顯現出其財務史料的重要性。
收集散落各地的對外債券需要時間,而翻譯與解讀的工作,一樣耗費功夫。由於是在海外刊行,初期中國對外債券用的是本地國文字,出現過英、德、俄、法、荷和日等國文字,中文僅在中國官員的簽字用印時才呈現。
債券的內容,訴求對象是投資大眾,多是關於公債刊行的舉措與前提、主辦銀行與中國當局間有關投資人部份的合同摘要等訊息。整體上,是一篇用嚴謹與精練的法律說話所寫成的文件,這是一種西方財務與法令軌制的演繹與體現。筆者在翻譯解讀時,不由自問,這對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西學根底尚淺的中國社會是多麽挑戰?其時的當局官員對於別人的遊戲規則又懂幾多?
筆者發現,公債借款已有不少檔案文獻可供參考,本身著手翻譯並解讀債券文字,很辛勞,且看似多餘,卻有其必要。理由在於,拿債券文字比對早期的官方文獻,如承辦官員的手劄、奏摺等後,總可發現,事件源頭確當事人言詞閃爍,不管是出自忽視的心態或認知不足,對於合同內容的說詞往往失真,不是避重就輕,就是辭不達義,很多問題未經提出、評論辯論或處置,合同就獲核准、簽定,真相遭到袒護。債券與合同都是可托度最高的第一手資料,從這個角度看歷史,可以獲得另外一種視野。
除官員的心態外,國度欠缺財務軌制的規畫與指導原則,束手放任,亦是問題所在。
清朝遲至政權竣事前夕,才試圖建立預算軌制,曆久以來的舉債,無不事出緊要。中國方面有時候壓力,沒有迴旋餘地,外國銀行每次都很清晰。承辦官員只能各憑本領,做有限考量,但捱不外錢關,最後只能被個個擊破。
常與匯豐交手的兩廣總督張之洞,在交涉告貸時曾注意到匯損問題,幾回再三重申借白銀還白銀的立場,後來因英國堅持非英鎊不借,在需款殷切下,也只能接受。張之洞也特別很是在乎英國匯豐延續壟斷中國乞貸與對外公債刊行的現象,試圖解脫,所以打算改向其他國度乞貸,而且不擬用在英國獨霸下的海關關稅擔保,以避開總稅務司赫德的耳目,省得新聞泄漏,後來因乞貸人堅持海關關稅擔保而無法如願。
讀過幾張債券的內容後,很輕易取得一種心得:外國銀行獲得絕對的主導性,中國被牽著走的合同內容模式,在各乞貸中幾回再三被複製。
當匯豐銀行改變體例、從出借自有資金到發行公債募集借款時,整體而言,中國官員並沒未太在乎,包孕本錢增添,或匯豐正隨意馬虎的以複雜的市場資金,壟斷對中國當局的貸款,作為交換更多特權的籌碼等問題,在其沿襲懈怠下,放任形式惡化,這個國度正蹈入一種財政圈套中。
以日本為鑑,統一期間,日本也在歐洲發行公債,不外在遴選主辦銀行上下功夫,並找上政治色采較稀薄的猶太裔跨國團體知名的羅斯柴爾德Rothschild家族,透過盡力,日本獲得較低的告貸利率水平,年息大多在3–4%,優於中國同期5%的水平。更重要的是,日本把握了乞貸條件的自立性,可免去掉告貸過程當中不必要的政治剝削。1880年成立橫濱正金銀行,更積極蓄積進入國際債市所需的關係與實力。到了1911年,日本終於反轉地位,將供給中國郵傳部的一千萬日圓告貸,由橫濱正金銀行主辦,成功的在歐洲刊行公債,打進英、法、比等國。
債券上所揭露的借款還款條件,看似嚴苛,但此中多屬銀行為了確保債權而對於一般借款人的約束,常被戲稱為「當舖條目」,與現在民眾向銀行打點各類貸款時所簽定的合約書,其實頗為雷同,不過這也不至於是當時問題的焦點。中國與刊行公債的主辦銀行所簽定的合同,雖名為「告貸合同」,實則是銀行行使其中的選擇權,將借款轉為對外刊行公債,但挾帶在合同裡的,倒是很多政治或經濟勒索,才是重點地點。
這些附加前提紛歧定與投資人有關,所以,未必完整呈現在債券上。最多見的是那時的鐵路借款;列強在中國各擁權勢局限,任何國家但願在地皮內建造鐵路時,就向中國當局索取築路權。但因在名義上鐵路屬於中國,所以必須由中國政府埋單。外國便透過提供鐵路乞貸的機會,挾帶更多要求,獲得更多特權。包孕鐵路的探勘、設計、建造、用人、材料採購等,而且在長達數十年的公債完全了債之前,經營權暫歸該國,另還有權分派利潤,和鐵路資產與收入同時成為乞貸擔保等。這些出現在借款合同中不平常、不公道的條目,皆未見官方有太多評斷,遑論追求沖破;過後頂多激起社會輿論一陣漣漪後,旋即平息。不外前例一開,立即就有其他國度援引辦理。中國政府官員顢頇怕事的嘴臉與心態,幾回再三成為英國報章嘲諷漫畫嘲弄的主角,儼然已經是西方社會對中國人的刻版印象。-----------------------------------------------------------------------------------
![]()
--------------------------------------------------------------------------------------
從各類公債可看出,中國其時大多舉借長期公債,支應短時間需要,並且是與生產或營操縱途無關。寅吃卯糧,注定財務狀態延續惡化。這種後果,清朝政權還沒結束,就已産生了。關稅向來是中國對外乞貸時的王牌,晚清對外借款,不管刊行公債與否,城市利用關稅擔保,找不到還款濫觞,就直接以關稅攤還,告貸向來無往晦氣。中國海關開關以來,稅收就不息被預付,而且越用越多。當清廷再度以關稅議借1898年英德第二次乞貸時,王牌終告用訖,關稅餘額已不足以擔保新債,中國當局必需另外提出財政收入補足擔保,而這還是經過海關總稅務司提示才發現的。
中國的其他稅收,並非建立在西方管帳軌制上,欠缺可托度,發行公債的難度大幅增添,債信也隨著惡化。初期中國對外債券出現拖欠,後來大量流落各地,就是從這時期起頭。
對外債券最先拖欠後,每期間的中國當局無不面臨著討債壓力。一九三○年月,國民當局曾大範圍與債權人團體進行協商,著手整頓各類對外債券,以減息緩付的體例處置,只是隨後又因抗戰的關係而停留。事隔多年,兩岸當局對於這些外債表現出分歧立場。台灣當局曾多次示意,要比及兩岸統一後,才來解決這些大陸期間的宿債;至於大陸政府,則以國際法上「惡債不償」(Odious Debt)的原則,否定宿債效率。
但是,初期中國對外告貸入手下手被轉為刊行公債後,本來的金主如匯豐銀行,已轉入幕後,中國面臨的新借主是國際債市的投資人,並隨著債券的生意易手,債主不斷的轉變著。與中國打交道的銀行,雖帶著其母邦交付的政策義務,應是中國訴求的對象,但卻已離開法令上的假貸關係,反而是那些與議題無關、在國際公債市場買進債券的投資人必需承擔政治風險。
惡債不償的主張,在法律理論上仍存有很多辯論議,並不是明確的國際律例範,另外,這類主張也可能是雙面刃。中國企業在第三世界國度的投資延續擴增,任何被投資國的新政權以溝通理由否認舊政府的宿債,中國亦將受影響。所以,仍需審酌形式,延續關注。目次:
出書緣起 揭開那一頁滿目瘡痍的中國近代財務史/何飛鵬
自序 算舊帳——歷數初期中國對外債券
第一篇 清代晚期(1874-1911)
(一)從息借洋款到對外公債
(二)從借主到承銷商
(三)牡丹事宜後的台灣海防告貸公債(1874)
(四)左宗棠的西征借款公債(1877)
(五)中法戰爭時期的廣東海防乞貸公債(1885)
(六)慈禧修繕御花圃所挪用的公債(1885-7)
(1)神機營告貸公債(1885)
(2)南海工程乞貸公債(1885)
(3)三海工程乞貸公債(1887)
(七)甲午戰爭期間的公債(1895)
(1)匯豐銀款公債
(2)匯豐金款公債
(3)克薩告貸公債
(4)瑞記告貸公債
(八)馬關賠款籌款(1895-8)
(1)俄法乞貸公債(1895)
【關於華俄道勝銀行】
(2)英德正告貸公債(1896)
(3)英德續乞貸公債(1898)
(九)晚清的鐵路公債(1896-1911)
(1)山海關表裏鐵路乞貸公債(1899)
(2)有關蘆漢鐵路的公債(1898-1911)
1、蘆漢鐵路比國告貸公債(1898)
2、京漢鐵路小告貸公債(1905)
3、京漢鐵路英法告貸公債(1908)
4、京漢鐵路收贖銀元公債(1908)
【關於川漢鐵路】
【關於滇蜀騰越鐵路】
5、了償官款日本借款公債(1911)
(3)正太鐵路乞貸公債(1902)
(4)滬寧鐵路借款公債(1904/7)
【關於中英銀公司】
(5)汴洛鐵路借款公債(1905/7)
【關於比國鐵路電車合股公司】
(6)道清鐵路借款公債(1905/6)
【關於北京福公司】
(7)廣九鐵路乞貸公債(1907)
(8)滬杭甬鐵路借款公債(1908)
(9)津浦鐵路乞貸公債(1908)
(10)津浦鐵路續借款公債(1910)
【關於華中鐵路公司】
(11)從粵漢到湖廣的鐵路風潮(1900-11)
1、粵漢鐵路乞貸公債(1900)
2、湖廣鐵路借款公債(1911)
第二篇 民國期間(1912-1949)
(一)外國銀行團影響下的對外公債 (1912-25)
(1)克利斯浦告貸公債(1912)
(2)善後大告貸公債(1913)
(3)北直隸當局告貸公債(1913)
(4)瑞記洋行三次告貸公債(1912-3)
(5)奧國三次告貸公債(1913-4)
(6)隴海鐵路告貸公債(1913)
(7)滬楓鐵路償債告貸公債(1914)
(8)中法實業告貸公債(1914)
【關於中法實業銀行】
(9)民國元年軍需公債特種債券(1914)
(10)馬可尼公司告貸庫券(1918)
(11)費克斯公司告貸庫券(1919)
(12)美國承平洋展業公司告貸庫券(1919)
(13)包寧鐵路購料庫券(1922)
(14)史可達公司第二次公債(1925)
(二)轉化自庚子賠款的公債(1902-1934)
(1)俄國庚款變現公債(1902)
(2)法國庚款借款公債(1925)
(3)比國庚款乞貸公債(1928)
(4)英國庚款借款公債(1934)
【關於德奧庚款改還內國公債】
(三)隴海鐵路庫券系列(1919-25)
(1)比國合股公司乞貸庫券(1919)
(2)比國合股公司乞貸庫券(1920,21,23)
(3)荷蘭銀公司借款庫券(1920,23)
(4)比國合資公司償債庫券(1925)
(四)抗戰之際的對外公債(1936-8)
(1)滬杭甬鐵路借款公債(1936)
(2)太平洋展業公司償債公債(1937)
(3)湘桂鐵路南鎮段乞貸庫券 (1938)
【關於滇越鐵路】
第三篇 另類的對外公債
(一)清末由內轉外的地方公債
(1)直隸公債與歷次接辦的公債(1905, 11, 20, 25, 26)
(2)湖北公債(1909)
(3)安徽公債(1910)
(4)湖南公債(1910)
(二)對外質借與償債的內債
(三)抗戰期間境外流通的公債
(四)最後也是最早的愛國公債(1949)
結語
附錄
(一)公債用語釋義
(1)公債與債券
(2)息票與息票根
(3)債券編號
(4)刊行地
(5)臨時憑證
(6)私募與公然發行
(7)承銷
(8)實收債款
(9)印花
(10)公債的文字與貨泉
(11)公債的設計與印製
(12)刊出票
(13)保存票
(14)餘利分派
(15)公債清算
(16)攤存緩付
(17)敵國債務
(18)副署
(二)債券譯文
(1)1895年俄法4億法郎告貸公債
(2)1896年英德1千6百萬英鎊告貸公債
(3)1896年英德1千6百萬英鎊續告貸公債
(4)1899年山海關表裏鐵路230萬英鎊借款公債
(5)1902正太鐵路4萬萬法郎乞貸公債
(6)1903年汴洛鐵路2千5百萬法郎告貸公債
(7)1903年汴洛鐵路1千6百萬法郎借款公債
(8)1904年滬寧鐵路325萬英鎊借款公債
(9)1907年滬寧鐵路325萬英鎊告貸公債
(10)1905年京漢鐵路1,250萬法郎小乞貸公債
(11)1905年河南(道清)鐵路70萬英鎊告貸公債暨收拾整頓辦法與內容
(12)1907年廣九鐵路150萬英鎊借款公債暨清算設施與內容
(13)1908年津浦鐵路5百萬英鎊告貸公債
(14)1910年津浦鐵路480萬英鎊續乞貸公債
(15)1908/1910年津浦鐵路公債收拾整頓案相關資料
(16)1908 年京漢鐵路英法500萬英鎊告貸公債
(17)1911年郵傳部了償度支部官欠1萬萬日元借款公債
(18)1911年湖廣鐵路6百萬英鎊告貸公債
(19)1912年克利斯浦1萬萬英鎊告貸公債
(20)1913年隴海鐵路1千萬英鎊告貸公債暨整頓辦法與內容
(21)1913年奧國第一次120萬英鎊告貸公債
(22)1913年善後大乞貸2千5百萬英鎊公債
(23)1913年北直隸當局50萬英鎊借款公債
(24)1914年民國元年軍需公債特種債券
(25)1914年中法實業1億5萬萬法郎乞貸公債
(26)1918年馬可尼無線電報公司60萬英鎊告貸國庫券暨整理辦法與內容
(27)1919年費克斯公司1,803,200英鎊英鎊告貸國庫券暨整頓舉措與內容
(28)1919年美國甯靖洋展業公司550萬美元告貸國庫券暨清算門徑與內容
(29)1922年鐵路設備80萬英鎊乞貸庫券
(30)1920年隴秦豫海鐵路5千萬法郎告貸庫券
(31)1921年隴秦豫海鐵路5萬萬法郎告貸庫券
(32)1923年隴秦豫海鐵路5萬萬法郎告貸庫券
(33)1920/21/23年隴海鐵路法郎借款公債暨整理法子與內容
(34)1920年隴秦豫海鐵路1,667,000弗林乞貸庫券
(35)1923年隴秦豫海鐵路1,667,000弗林乞貸庫券
(36)1920/23年隴海鐵路弗林庫券暨整理法子與內容
(37)1925年隴秦豫海鐵路2千3百萬法郎乞貸庫券暨清算辦法與內容
(38)1925年史可達公司第二次6,866,046英鎊告貸(Skoda Loan II)公債
(39)1902年俄國庚款181,959,000盧布變現四釐公債
(40)1925年法國庚款43,893,900美元公債
(41)1928年比利時庚款5百萬美元乞貸公債
(42)1934年英國庚款150萬美元借款公債
(43)1936 年滬杭甬鐵路110萬英鎊告貸公債
(44)1937 年美國甯靖洋展業公司490萬美元償債乞貸公債
其他從台灣海防乞貸到愛國公債,歷數初期中國對外公債(1874-1949)雷同產品:
今天總統蔡英文中部輔選,痛批假新聞、假新聞亂傳,是有組織的攻擊,然在統一時刻,交際部官網的「外館動靜」屏東縣長潘孟安率團9月5日在大阪進行參觀推行座談及交換運動,卻被發現無預警遭撤下;這一來一往,點出了民進黨對於新聞(或訊息)的神邏輯,「對己晦氣都是假新聞,萬一是真的就快撤。」
美國總統大選時代,假新聞訊息充溢,川普也不竭大罵特定媒體是「fake news」;蔡英文今天指出,臉書、LINE等假消息、假新聞亂傳,這些不是「台灣人本身弄的,是外面的人有組織有目的進擊」,乃至點名來自於對岸,川普那招,難道蔡英文要學起來了嗎?
只是今天蔡英文才剛講要嚴查假新聞,外交部連忙就打臉她,屏東縣長潘孟何在9月5日日本飽受風災之苦、台搭客受困關西機場之怨,率團前去大阪參訪,大阪就事處故處長蘇啟誠還去陪同,這個消息9月7日本來放上外交部網頁「外館新聞」中,日前蘇啟誠因不勝外界求全譴責救濟不力而輕生,昨天屏東縣府就建議撤下,然後交際部真的照辦。
屏東縣府怕甚麼?外交部怕甚麼?交際部撤了消息,還對外說是屏東縣當局要求,而屏東縣政府則說只是建議、避免二度傷害;開甚麼打趣?兩邊都把老蒼生當癡人嗎?撤下這則訊息,其實就是怕外界指責大阪代表處忙著救台搭客之際,屏東縣府還跑去玩影響救災,而影響民進黨的選情。
掌控媒體、封閉動靜,只會呈現在掉隊或不民主的國度,今天,總統講的是一回事,外交部做的又是一回事,統一天兩相對比,非分特別諷刺,尤其選舉將至,一個政府說的跟做的大相逕庭,其實令人瞠目結舌,難以理解。
更多追蹤報道
● 蔡轟假新聞來自對岸 製造對立
● 韓國瑜:台灣不是民主國度?
● 小英提3個原因:一定要讓林佳龍連任
● 若可投否決票 反林比反盧秀燕多2倍
● 小英:民進黨來做 從吊車尾變前段班
相幹新聞影音
______________
對於這個社會巨細事有話想說?接待各界好手來發聲!快投稿 Yahoo論壇!
以下文章來自: https://tw.news.yahoo.com/%E5%8D%B3%E6%99%82%E7%9F%AD%E8%A9%95-%E7%A5%9E%E9%82%8F%E8%BC%AF-%E8%94%A1